密码在孵化前传递下来

在细尾鹩莺中,饥饿的雏鸟需要给出密码才能从母亲那里获得食物,发表在《当代生物学》(Current Biology)上的研究表明,它们在幼年时就学会了这个密码。
2012年11月11日
通过本Valsler

在细尾鹩莺(Malurus cyaneus)中,饥饿的雏鸟需要发出口令才能从母亲那里获得食物,发表在《当代生物学》(Current Biology)上的研究表明,它们在卵中就学会了这个口令。

对于鹪鹩来说,识别自己的后代很重要,因为它们很容易被杜鹃寄生,尤其是霍斯菲尔德的青铜杜鹃。成年杜鹃在鹪鹩的巢里产卵,把幼鸟留给鹪鹩抚养。一只正在发育的杜鹃雏鸟最终会把所有其他雏鸟从巢里扔出去,这意味着鹪鹩所有的资源都用来抚养别人的后代。这是非常昂贵的,所以鹪鹩进化出了一系列行为和声学方法来应对。

弗林德斯大学的索尼娅·克莱因多弗及其在美国和奥地利的同事在整个筑巢期监测了15个巢穴,记录了所有鹪鹩的歌声。他们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声音,现在被称为孵化呼叫,雌性只在单独孵卵时使用这种声音,一旦卵孵化就会停止。

他们还记录了雏鸟孵化后的情况,尤其对它们在乞求食物时发出的叫声感兴趣。注意到不同巢穴之间的显著差异,他们将同一巢穴的乞求叫声与孵化叫声进行了比较,发现两种类型的叫声都有共同的音频“特征”。

这可能表明这种叫声是在还在蛋里的时候就学会了,或者可能是遗传上硬编码到小鸡身上的。为了找到答案,他们做了一系列的养父母实验,把一整窝的蛋交换到不相关的巢穴中,寻找声音的相似性。他们发现,与由不同母亲孵出的有基因关系的动物相比,父母和他们养的小鸡之间的相似性要大得多,这强化了这些特征是习得的而不是遗传的观点。进一步的证据是,母亲和父母之间的相似性与母亲在孵化期间打电话的频率有关——用医学术语来说,这是一种剂量依赖性反应。

这项研究并没有完全排除遗传因素的可能性,因为歌曲中的某些元素与生物学上相似但被饲养的动物有相似之处,这暗示着基因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然后回放实验证实,听到这个密码确实会导致成年鸟对后代的行为不同,并且更有可能抛弃那些在叫声中没有使用这个签名的幼鸟。研究人员还记录了雌性向雄性索要食物的叫声,其中包括与孵化叫声相同的特征。雄性似乎也学会了密码,并会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,例如,当听到不匹配的叫声时,它们会降低进食率。

研究人员认为,由于杜鹃鸟的蛋比鹪鹩自己的蛋更晚才被添加到巢中,因此它们接触到的孵化叫声更少,学习模仿母亲的机会也更少。Kleindorfer和他的同事们认为,这使得鹪鹩在与杜鹃的声音军备竞赛中具有优势,并有助于避免浪费资源来抚养一个无关的小鸡。

雄性超级蓝仙女鹪鹩

评论

添加注释